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
咨询热线:52452488
产品列表
联系我们
电话:

手机:

传真:
邮箱:
地址:
细读一季度经济数据:拉扯中的四个角

细读一季度经济数据:拉扯中的四个角

[来源:未知]  [作者admin] [日期:2024-01-28 22:40] [热度:]

  强劲的数据出来后,花旗集团和法国兴业银行很快就上调了对中国全年增长的预测值,分别至6.1%和6%。

  自去年11月起,中国经济踉踉跄跄起身,磕磕绊绊前行160多天后,终于恢复到了一路小跑的姿态。

  4月18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,官方定论“开局良好”,实际则是好到“超预期”。主要是GDP超预期。

  数据显示,1—3月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.5%,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.2%,高于彭博预测的4%、华尔街日报预估的4%、日经调查的3.4%以及财新调研的3.8%。

  考虑到经济学家们对于1—2月的数据早已烂熟于心,“意外之喜”主要发生在3月份。

  3月份,进出口总额37094亿元,同比增长15.5%。其中,出口增长23.4%;进口增长6.1%。出口结束了连续5个月的收缩,大幅跃升,而经济学家此前预期为下降7%。

  与此同时,3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.6%,比1—2月份加快7.1个百分点,远高出预期值7.9%,这也是自2021年6月以来的最大涨幅。

  粗放地以三驾马车(消费、投资、外贸)为准,其中两头在3月力往一处使,抵消了相对疲弱的另一头:据财新测算,3月当月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7.2%,降幅再度扩大。

  ◎ 一季度,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98877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4.8%。其中,出口额为56484亿元,增长8.4%;进口额为42393亿元,增长0.2%。

  ◎ 一季度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.8%,上年四季度为下降2.7%。

  ◎ 一季度,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.1%,增速较1—2月放缓0.4个百分点,低于经济学家们的预测均值5.5%。

  比如,一季度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增加值11575亿元,同比增长3.7%;第二产业增加值107947亿元,增长3.3%;第三产业增加值165475亿元,增长5.4%。第三产业是唯一增速超过GDP增速的部分,比上年四季度加快3.1个百分点。

  再比如,按消费类型分,商品零售增长4.9%;餐饮收入增长13.9%,其中升级类商品销售大幅增长,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、书报杂志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.6%、13.4%。

  想想最近一段时间,吃饭又排起了长队,五一的火车票一秒售罄,酒店一房难求,这些基本反映在数据里了。

  不过,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的眼中,分析月度数据时,我们需要警惕基数效应造成的严重干扰。

  如果直接看今年的当月同比,3月社零增速为10.6%,较1—2月上升7.1个百分点,看似消费在报复性恢复,实际上是因为去年3月社零同比因疫情冲击而降至-3.5%。

  如果使用两年平均增速,3月社零增速仅为3.3%,较1—2月下降1.8个百分点,看似消费走弱,实际上仍受基数效应干扰,2021年3月社零同比的两年平均增速为6.3%,较1—2月上升3.2个百分点。

  如果将2019年作为基期,使用四年平均增速,3月社零增速为4.8%,较1—2月上升0.7个百分点,表明3月消费增速确实在加快。但是四年平均增速也存在缺陷,其反映的其实是过去四年的累计涨幅,不适合横向比较。

  例如,今年服务消费恢复要快于商品消费,但3月餐饮收入和商品零售的四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.9%和5.1%,反映的其实是疫情以来服务消费受到的冲击大于商品消费。

  他指出,国家统计局在分析时采用的是今年的当月同比,想要反映的,是经济在持续恢复。

  强劲的数据出来后,花旗集团和法国兴业银行很快就上调了对中国全年增长的预测值,分别至6.1%和6%。标准普尔全球评级则表示,目前定下的5.5%预测值,很可能也要往上调整。

  日经很早就注意到,欧美机构对中国的经济更为乐观。他们找的28位经济学家的预期区间为4.7%—6%,28人中有26人预测在5%左右,此外美国高盛集团预测为6%,英国渣打银行预测为5.8%。

  对宏观数据的高度关注是基于一个并不怎么愉快的现实:如IMF所言,当下全球经济正在进入一个危险的阶段,各经济体需要设法应对各种问题,而中国很可能是唯一的亮点。

  彭博则基于IMF的数据,画好了一张5年内的蓝图,中国将成为未来五年全球增长的最大贡献者,其份额将是美国的两倍。

  经济学人则冠以中国“冷门避风港”这一称号,它说中国是“被通胀遗忘的地方”。尽管也存在土生土长的风险,诸如房地产、地方债务、“脱钩”等影响,但一季度的数据似乎在表达一个更为普世的观点——“打不死我的,终将使我变得更强大”。

  国民经济企稳回升,开局良好,但也要看到,国际环境仍然复杂多变,国内需求不足制约明显,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。

  接下来的篇幅,我们就会交给相关学者和专家,请他们好好聊一聊其中关键的四点,希望能令你更加清晰地看待这份成绩单。

  一方面,央行数据显示,一季度社融规模增量14.53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2.47万亿元,超出预期。

  特别是3月份,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.38万亿元,同比多增7079亿元,同比增速10%。新增5.38万亿,比预期的4.42万亿要高出1万亿,远远超过预期,甚至可以说是大放水。

  另一方面,一季度,特别是春节后,房地产市场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,明确复苏,有些城市甚至复苏较为强劲,如北京、上海、成都、杭州等城市。

  对应到数据,全国商品房销售额,也明确强劲复苏;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增速,也明确强劲复苏。

  但是,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复苏的强度和力度,远不如上述指标,且三月仍有下滑趋势。

  此外,在过去多次的市场波动中,特别是2009年和2015年,市场的复苏,都是连续和可持续的,而这一次,2月的复苏非常强劲,3月份尚可,但已经不如2月,4月份的情况就更令人忧虑。

  特别是二手房的数据,其中有一个令人担心的逻辑是,由于存量房贷款利率一直没有下降,在二手房的交易中,有一部分人是为了获得优惠利率,左手倒右手,倒给了直系亲属或者是朋友,我们难以精确确定这一部分比例有多大,这一类的二手房成交相当于虚假成交,值得警惕。

  因此,现在我们还无法确定,这一轮复苏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小阳春,抑或是可持续的复苏。

  未来,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关键指标,依然是二手房的成交量和商品房的销售金额。

  二手房是市场的终端,尽管其中可能掺杂了一些虚假交易的成分,但总体上说,二手房成交量是市场信心最重要的指标之一。

  当前宏观经济持续恢复,但也应看到以下特征:整体数据好转,结构数据较差;宏观数据好转,微观问题凸显;内需好于外需;服务业好于工业。部分指标反映出经济恢复成色不足、仍有较大压力。

  3月PPI同比-2.5%,一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.3%,低于去年同期和四季度的75.8%和75.7%。从1—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看,制造业、外资及港台资负增长幅度较大,分别达到-32.6%和-35.7%。

  从行业看,黑色金属冶炼、有色金属冶炼、石油煤炭加工、化学原料加工、造纸、纺织利润同比分别为-151.1%、-57.2%、-111.3%、-56.6%、-52.3%和-37.1%。

  同时,汽车制造业和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利润同比为-41.7%和-77.1%。

  此外,1—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为4.6%,低于2021和2022年同期的6.6%和6%;应收账款增速高于收入增速,平均账款回收周期为66天,高于2021和2022年同期的57.9天和58.3天。

  其一,全球经济低迷引起贸易总量萎缩、出口订单不足。IMF预测,2023年全球经济预计增长2.8%,比去年增速明显回落;WTO预测,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长1.7%,明显低于去年。

  节奏上,今年出口同比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。国内生产修复的红利以及去年3—4月疫情干扰带来的低基数,预计二季度出口同比的数据表现会偏强;三季度伴随欧美需求走向衰退,中国出口压力显现;而去年四季度基数相对较低,出口同比或将再度反弹,即全年呈现出N型走势。

  3月,大、中、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3.6%、50.3%和50.4%,低于上月0.1、1.7和0.8个百分点。虽均高于临界点,但中、小型企业较大型企业回落幅度更大。

  中、小型企业多是民营企业,其PMI虽在临界点以上,但环比改善幅度低于大型企业,相比大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自我修复能力弱。

  此外,3月从业人员指数较上月下降0.5个百分点至49.7%,回落至收缩区间。因民营企业贡献了80%以上的城镇就业,民营企业实现强有力的复苏,是就业增长的前提保障。

 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,收入是就业的函数,就业是企业发展,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函数。

  故首先,要继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优化营商环境,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下来,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。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。

  其次,对于近年来多行业政策调整,要讲清政策导向,引导好市场预期,避免市场主体因预期不明而产生信心不足的负反馈循环。

  最后,要站在微观市场主体需求的角度,落实好已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,研究出台更多支持政策,用真招实策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
关键字:渐开线压力角